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1级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47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1级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仁寿一中2024二诊喜报
    2、2023-2024仁寿一中喜报
    3、仁寿一中北校区2024年高考
    4、2023-2024仁寿一中官网
    5、2023-2024四川省仁寿县第一中学
    6、2023-2024仁寿一中贴吧
    7、仁寿一中2024年高考喜报
    8、2023-2024仁寿县第一中学
    9、仁寿一中2024年高考成绩
    10、仁寿一中北校区喜报2024
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想要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想要达到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春秋的时候,天子权力微弱,诸侯势力强大,都叛离不朝奉天子;人多的威胁人少的,势力强的劫持势力弱的,中央之国形势危急,就像要断掉的线一样。齐桓公于是任用管仲、鲍叔牙、隰朋、宾胥无、宁戚等人,三次使国家保存下来免于亡国,尊奉周天子,称霸诸侯。晋文公用咎犯、先轸、阳处父,使中央之国强大,击败了强大的楚国,联合诸侯,朝奉周天子,来使周朝显威一时。郑僖公拥有兵车千辆,是尊贵的诸侯,治事不顺从民心,而被臣下所杀,是因为不先任用贤人的缘故。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聆听,(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扯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是这样,即使有贤能的人而不去接近他,贤能的人又从哪儿去尽忠呢!千里马不能自行千里,要等待伯乐出现以后才能行至千里呀。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范氏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们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范氏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们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没有才能的人知道他们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范氏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没有永远安定的国家,没有一直自觉的人民;得到贤能的人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贤能的人国家就会变得危急甚至灭亡,自古至今,没有不这样的。明镜是用来清晰地反映外物,过去是用来认识现实的。知道厌恶那些历史上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却不去追求、学那些历史上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10.B(3分)【考查点】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析】首先,根据标志词判断,“日”意为“说”,其后引出人物所说的话,故“日”后应断开,排除A、D两项。其次,根据虚词用法进行判断,“在于尊贤而贱不肖”中“而”为连词,表并列,用于连接“尊贤”“贱不肖”这两个行为,前后不能断开,故排除C项。11.B(3分)【考查点】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解析】B项,“两句中的存字含义相同”表述错误。“三存亡国”,意思是“三次使国家保存下来免于亡国”,此处“存”是使动用法,译为“使…保存”。“枉用相存”,意思是“(宾客)屈驾前来探望我(和我互相问候)”,此处“存”译为“问候”。两句中的“存”字含义不同。12.D(3分)【考查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析】D项,“治理国家在于尊重并任用贤能的人”以偏概全。由原文“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可知,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选项只是表明重用贤能的人便可使国家安足,并未提及“轻视没有才能的人”。13.(1)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望”“致”“意”译出各1分,句意2分)(2)贤能的人知道他们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没有才能的人知道他们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不己用”“不肖者”“雠”译出各1分,句意2分)》【考查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析】(1)句中,“望”是“愿望”的意思;“致”是“达到”的意思;“意”是“意图、心愿”的意思,可引申为“心中”。(2)句中,“不己用”是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不重用自己”;“不肖者”是“没有才能的人”的意思;“雠”同“仇”,是“仇恨”的意思。(二)古代诗歌阅读【赏析】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本诗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在蜀中与薛华再次分别时所作。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用珍珠自喻,说明自己的遭遇如同夜明珠一般,虽然璀璨夺目,但被埋没在泥沙中不能熠熠发光,以此暗含了自己的不满。领联直接写眼前的景物,由近及远地呈现出了一幅开阔的画面。颈联由写景自然地过渡到抒情,面对滔滔江水,诗人产生了旅泊千里、栖遑百年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与好友即将离别的感受,漫漫旅途,只有泪水相伴的悲凉和哀愁,抒情真实而自然。14.A(3分)【考查点】本题考查理解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析】A项,“体现出诗人对自己前途乐观豁达的心境”理解错误。结合注释可知,传说“濯锦川”能将锦色变得鲜艳,再结合首句中诗人以珍珠自喻,写珍珠被埋没在泥沙中不能熠熠发光的事例,可分析得出,诗人自己虽才华横溢,但却被埋没,无法施展才华,由此并不能看出,诗人对自己的前途乐观豁达的心境。15.①表现手法:《送友人》一诗寓情于景,通过描写送友远行时轻快明丽的景物环境来表达离情:本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滔滔江水等广阔的景物画面来表情达意。②情感态度:《送友人》一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诗人潇洒豁达的人生态度:本诗既表达了与友人分28子卷·2022年全国乙卷·语文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