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生物[24·G3DY(新高考)·生物-R-必考-GX]五试题

108

2024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生物[24·G3DY(新高考)·生物-R-必考-GX]五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3.(13分)果蝇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自1933年摩尔根因以果蝇为实验材料发现了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并创立了基因学说而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有5次共10余名科学家因研究果蝇而获得诺贝尔奖。时至今日,仍有很多科学家在利用果蝇开展一系列研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果蝇还会为科学研究再立新功。(1)1909年,摩尔根在实验室的一群野生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为了探究白眼性状的遗传特点,他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野生红眼雌果蝇交配,发现F,全为红眼,让F,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中红眼与白眼的数量比为3:1,并且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关联。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判断果蝇红眼和白眼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定律,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对“F1全为红眼,F2中红眼与白眼数量比为3:1,并且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实验现象进行了探究。首先基于对实验现象的合理分析提出了两种假说:假说一是“控制红/白眼的基因(E/)只位于X染色体上”;假说二是“控制红/白眼的基因(E/)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摩尔根及同事通过多次杂交实验最终证明假说一成立。请利用F,红眼果蝇、野生型红眼果蝇、白眼雄果蝇为实验材料通过两次杂交实验证明“控制红/白眼的基因(E/)只位于X染色体上,而不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实验思路:;预期结果:(2)已知控制果蝇翅型和翅脉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卷翅和直翅由位于Ⅱ号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控制,三角翅脉和行翅脉由等位基因B/b控制。让同品系的多只卷翅三角翅脉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统计F,的性状分离比为卷翅三角翅脉:卷翅行翅脉:直翅三角翅脉:直翅行翅脉=6:2:3:1。不考虑基因突变、互换和染色体变异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①对“F1中卷翅:直翅=2:1”的合理解释是,等位基因B/b(填“是”或“不是”)位于Ⅱ号常染色体上。②F1共有种基因型;卷翅三角翅脉个体中基因型AaBb占。让F1中卷翅三角翅脉个体与卷翅行翅脉个体随机交配,F?中直翅行翅脉个体占24.(10分)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遗传和变异中最核心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依据已知事实推测必然存在某种“信使”分子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携带到细胞质中。当时关于“谁是DNA和蛋白质之间的遗传信使”存在两种假说:假说一认为“核糖体RNA就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和遗传信息传递的信使”,简称“rRNA假说”;假说二认为“一种新的RNA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信使”,简称“mRNA假说”。(1)科学家推测“必然存在某种信使分子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携带到细胞质中”的事实依据是(2)研究发现,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会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和表达,同时产生大量不稳定的RNA。联系“谁是DNA和蛋白质之间的遗传信使”的两种假说进行推理,若假说一成立,则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产生的不稳定RNA为rRNA,rRNA会参与组建形成新的核糖体;若假说二成立,则该不稳定的RNA为mRNA,mRNA不会参与组建形成新的核糖体。据此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对两种假说进行探究。生物第7页(共8页)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