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衡水名师周测卷

衡中同卷·2023-2024度高三一轮复习周测卷(新高考版·小题量)语文(八)8试题考试试卷

衡水名师周测卷 82

衡中同卷·2023-2024度高三一轮复习周测卷(新高考版·小题量)语文(八)8试题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衡水名师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满脸泪痕地整理那一大堆写满了诗文的简牍,表明他对楚国当权者的失望以及对以往生活的感伤。B.面对熟睡的女儿,屈原热泪滚落,编织自己去远方主祭的谎言,这些细节都生动地体现了屈原的不舍与不忍。C.文中用“接抖“戴等一系列动词描绘了屈原的装扮过程,他有尊严地赴死,意在表明对现实的束手无策。D.在屈原投江的刹那,“一道耀眼的闪电蜿蜒长空山崩地裂”,作者极尽浪漫的笔法,昭示了屈原投江的象征意义。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堤上百姓们对屈原的怜惜、问候,无不体现出屈原深受民众关心爱戴。B.老渔父的话表明当时楚国面临的艰难困境,也加剧了屈原内心的痛楚。C屈原攀上悬崖面对深渊而立,一个刚正不阿、顶天立地的形象跃然纸上。D.屈原最后的一跳,既是对当权者的警示,也是对其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8.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析屈原第二次面向西北的心理,并阐释作者在文章最后以一颗明星“流向西北收束全文的寓意。(6分)9.在课文《史记·屈原列传》(节选)中,屈原“被发行吟泽畔”,与渔夫展开了一段对话。但是,在本文中“渔翁“老渔父”和屈原的表现却与之有很大不同,课文和此文哪一种处理效果更好?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冬十月,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怒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十一月,大学士万安罢。先是,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十年二月,上屡游后苑,待讲王鏊侍经筵,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畋。上悟,纳之。十一年冬十月,太监李广有罪自杀。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会幼公主痘殇,太皇太后归罪于广。广惧,饮鸠死。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中言“某送黄米几百石”,“某送白米几千石”。上曰:“广食几何,而多若是?”左右曰:“黄米,金也。白米,银也。”上怒,籍没之。士五年正月及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太夏素以安内攘处为已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太夏在广东瓯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十八年正月,上召刘大夏、戴珊面议政事。议毕,上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且属:“无廷谢,恐他人或怨望。”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翼日,上崩。谷应泰①曰:世岂有无小人之日哉?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湖北省新高考联考体*语文试卷(共8页)第5页

扫码二维码